273位国军将官起义投诚,其中不乏大佬,为何只有他最值得敬佩
在解放战争期间,由于仗越往后打,国军作战形势越不利,无论军事、经济基础、还是军心民心,都已无法挽回,所以出现了大量国民党官兵起义投诚的状况。光是少将以上级别的高级将领,合计就有多达273人选择了弃暗投明,其中不乏对新中国建国有功之人。但是这么多将领里面,最值得敬佩的却只有一个人。
有朋友可能会问,同样是起义投诚之人,他们的贡献都是客观的,为什么说受尊敬的程度不同呢?事实上,所谓的起义投诚,很多人都是在形势所迫的情况下为了保全生命和出路,采取的权宜之举,未必是百分之百的真心投诚,有的在建国后重新成了反革命分子。这些人并非都是拥护我党我军的,甚至有一大部分是迫于军事压力才做出的选择。比如傅作义,一个长年拥兵自重并与我军激烈交火的军阀大佬,如果不是遭到四野大军压境,怎么可能放弃北平城,带着几十万兵马选择起义呢?这是不合逻辑的。用朱老总的话说,是典型的“不打不成交”。当然,傅将军建国后的功绩另当别论,是不容抹杀的。
展开剩余79%像罗广文、陈克非、裴昌会等兵团级别大佬,在1949年西南战役时起义,国民党军当时有九十多万人被歼灭,其中大部分都是起义投诚而来的。可见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保存有生力量,才是这些大佬们真正考虑的。当然在客观上,他们也有很大的贡献,至少避免了敌我双方的人员伤亡和百姓的财产损失,对于新中国自然是有一定贡献的。所以政府才没有亏待这些人,给予了一定的职务和待遇保障。
关于起义投诚,不同情况下的含金量也是不同的。真正功劳比较大的像陈明仁、董其武、陶峙岳等人,都是在有不少兵力、部队还能一战的情况下选择了起义,体现出一定的觉悟,因此建国后获得了上将军衔,个人也确实得到了重用,职务都不低。而真正最值得尊敬的,是原国军二级上将张治中。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上文所述,大部分国军起义将领,是在1948-1949年战争形势基本明朗之后,才急于为自己谋出路。张治中则完全不同,他一直是国军高级将领当中的“另类”,被认为是彻头彻尾的“反战分子”。他个人创造了一项纪录:唯一没有直接参与解放战争的国民党军主要将领。1945年重庆谈判之时,没有多少人认为在军事层面我军能够抵挡得住国军,但张治中作为国军的谈判代表,非常希望和平建国,很迁就当时处在弱势地位的我方。除了大的方面需要“上峰”决定,他个人能妥协的条件,基本上都会进行适当妥协。并且主席在重庆时,住的地方就是张治中公馆,对于他的人品非常信任,称他为“和平将军”。这一方面是主席的大气和胆略,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张治中将军的品质。
而且在1949年渡江战役前,国共双方在北平进行第二次和平谈判,国民政府的代表又是张治中。他在整个军政生涯当中,对于我方都是有好感的,甚至认同我方的不少政治主张,只是迫于在国军阵营多年,以及老蒋的情面,暂时没有明确表态。他的立场和态度,其实我方是基本明确的,也十分热情地接待张治中将军,把他当作一位老朋友。遗憾的是,张治中带回的谈判条件国府没有接受,最终渡江战役爆发。这也令张治中彻底感到了失望,不想继续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
张治中早在抗战前的西安事变时,就希望能够和平解决此事,而当时国民党中央军里面,有不少人都是希望武力解决的,可见张治中的克制和爱国之心,他的本质就是从大局出发的爱国主义者。张治中一向主张积极抗战,而在1937年淞沪会战时,最早开赴前线的就是张治中统领的第九集团军,下辖的八十七、八十八师都是德系王牌主力师,可见他深得老蒋的器重,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张治中资历深,并且是站在爱国的角度做事,因此老蒋后期虽深知他与我方“过从甚密”,却一直没有为难这位将军。
在1949年第二次作为谈判代表与我方接洽后,他干脆就直接留在了北京,在所属阵营和态度上发生了明确的变化,1949年10月国民党方面也正式将这位名将除籍。和其他起义将领显著不同的是,张治中没有出于自己的安危或荣辱的角度,临时选择不同的阵营和立场。从他整个军事生涯中的表现来看,有着和平建国的理想和比较公正的立场,站在爱国和人民的一面,比大部分国军将领的觉悟都要高不少。从这个角度上看,张治中完全不是迫于形势才选择了起义投诚,因此才最受人尊敬。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之前,正是张治中将军给包尔汉、陶峙岳官员写了亲笔信,劝说他们不要抵抗、促成和平建国,给了这两位新疆最高长官不小的影响,对于新疆起义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大西北人民,张治中尤其是有功的。解放战争中,不仅他自己不带兵打仗,还劝他的同僚也不要再打了。
由于张治中在旧阵营中地位高,具备统战影响力,并且确实是一位爱国将军,因此建国后他在一众起义将领里面的地位是最高的:出任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两个副国级的重要职务。即便在晚年,张治中也经常有机会见到主席,和他沟通国家问题、提出建议,这在原国军大佬之中是绝无仅有的,傅作义也没有这样的待遇。张治中是主席打心眼里认同的“起义过来的朋友”,地位非常高。所以评价一名原国军将领的立场和人品,要看他一以贯之的态度和行为,而不是一时的举动,张治中比大多数人更经得住考验和赞美,有着过硬的内在品质。
发布于:天津市